400-990-1998
皇冠官方app平台

新能源产业

“睿信咨询”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 | 2025年6月

发布时间:2025-07-08 17:54:08 原创:管理员 收录在:月度报告
皇冠官方app平台返回合集
睿信战略 咨询中国

重点政策分析


(一)国家级核心政策: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地


2025年6月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正式实施,标志着新能源产业彻底告别“计划呵护”时代,全面拥抱“市场定价”新机制。该政策通过制度创新重构行业发展逻辑,主要呈现三大核心特征:


1.存量与增量分类管理机制


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延续现行电价政策过渡安排,实行“多退少补”差价结算机制。具体而言,机制电价按原保障性电价执行(不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项目在规模范围内可自主调减机制电量比例(不得高于上一年度),为老项目提供收益“减震器”。例如蒙西地区存量项目执行0.2829元/千瓦时的煤电基准价,新疆存量项目则区分补贴项目(0.25元/kWh)和平价项目(0.262元/kWh)。


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后投产):完全市场化定价,通过“省级竞争”确定机制电价上限。政策要求各地组织已投产和未来12个月内投产的项目自愿参与竞价,按报价从低到高确定入选项目,机制电价按入选项目最高报价确定(不得高于竞价上限),如山东光伏限价0.30元/度,湖南设定0.26-0.38元/kWh的竞价区间。此举既保护早期投资,又倒逼新增项目技术降本,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2.配套改革措施突破


取消强制配储:终结行政捆绑模式,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前置条件”,储能需通过现货套利(如山东峰谷价差达0.5元/度)、容量租赁(如内蒙古0.35元/度补偿)或调频服务(溢价达正常电价的3-5倍)实现市场化盈利。


绿证独立交易:实现新能源环境价值与电能量价格解耦,允许企业动态分配绿证与机制电量(如绿证>4元/张时减少机制电量),为绿电长期协议(PPA)提供定价基础。


打破省间壁垒:统一跨省交易规则,依托价差套利(如西北-华东价差0.3元/度)激活跨区域资源优化,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全面市场化交易要求


根据136号文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政策完善了现货市场价格机制,放宽现货限价,申报价格上限考虑工商业用户尖峰电价水平(如蒙西上限1.5元/千瓦时),下限考虑新能源在电力市场外可获得的其他收益等因素确定(如蒙西下限-0.05元/千瓦时)。同时推动中长期交易向高频、精细演变,交易周期缩短(向周/日级别)并推行分时段签约(如广东峰平谷差异化定价),提升市场灵活性。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3)(1)(2)(2)(1) (1).jpg


(二)地方政策:差异化落地实践


1.省级实施方案对比分析


内蒙古作为全国第5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于6月25日率先发布《深化蒙西电网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自7月1日起实施。该方案明确存量项目机制电价为蒙西煤电基准价0.2829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项目的实际上网电量全部参与市场交易。


新疆于6月22日出台的试行方案采取分类保障策略:存量项目中,带补贴项目机制电价为0.25元/千瓦时(电量比例30%),平价项目0.262元/千瓦时(电量比例50%);增量项目则通过年度竞价形成机制电价,区间为0.15~0.262元/千瓦时,采用边际出清方式分类型(风电、光伏)竞价。


湖南在《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细则》中规定存量项目机制电价统一为0.45元/千瓦时(显著高于西北省份);增量项目机制电量比例仅20%,竞价上限0.38元/千瓦时、下限0.26元/千瓦时,执行期限10年。特别设置月度分解系数:1、7、8、12月(保供紧张月)按96%执行,3-6月(消纳困难月)降至64%,体现灵活调节。


2.分布式光伏管理创新


自用比例约束:四川对“三州一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的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设定年自发自用电量不低于50% 的刚性门槛,为大型项目接入现货市场预留空间3;山东则采取经济惩罚机制,对年自用比例低于50%的项目,次年在电网调峰时予以“惩罚性”增加调峰力度。


接入条件优化:福建大幅放宽电压等级限制,允许大型工商业项目接入电压等级放宽至220千伏,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兆瓦,且不设自发自用比例限制,为大型项目开发创造条件。


电价信号引导:江苏创新设置与光伏出力高峰匹配的午间深谷电价,在春秋季10:00-14:00、夏冬季11:00-13:00执行谷段电价,下浮幅度达65%,通过价格信号激励用户提升自发自用比例;天津同样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除7、8月外,每日12:00-14:00执行2小时谷段电价,峰谷价差拉大至4:1。


3.辅助服务与系统调节机制


上海6月23日印发《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构建“1+5”运行管理体系(1个虚拟电厂运管平台+空调、充换电、储能、数据中心、工业负荷五类资源)。计划到2025年虚拟电厂可调能力达110万千瓦,2027年提升至220万千瓦,明确将用户侧储能接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江西则通过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促进储能发展,除冬季外新增2小时午间深谷电价,深谷浮动比例由原平段下浮60%扩大到70%,峰谷比达1.6:1:0.4,并恢复一般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执行,为储能创造套利空间。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3)(1)(2)(2).jpg


(三)趋势展望


6月政策变革标志着新能源行业根本性逻辑重构已全面启动。从国家级政策框架到地方实施细则,均体现出从“计划保护”向“市场竞合”的转型。短期内,分布式光伏可能因收益模型重塑出现开发空窗期9.组件价格在抢装潮后面临回调压力;储能行业则因强制配储取消进入市场化洗牌阶段,低效产能加速出清。


● 长期看,政策将驱动三大趋势:


○ 技术降本与模式创新成为生存核心,BC电池、钙钛矿技术产业化提速,AI预测与交易策略价值凸显;


○ 区域开发特征分化,高负荷区域(如江苏、山东)分布式光伏与用户侧储能协同发展,西北大基地依赖跨省价差套利;


○ 电力市场金融化进程加速,绿证交易、多年期PPA合约(购电协议)等风险管理工具广泛应用。


随着各省份差价结算、容量补偿等细则陆续出台,新能源产业将在阵痛中走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企业需快速提升市场交易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方能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赢得竞争优势。




二、行业动态追踪


(一)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1.电池技术迭代加速


固态电池产业化:国轩高科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能量密度350Wh/kg),鹏辉能源签约驻马店市推进固态电池量产;《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发布,解决行业界定模糊问题。


刀片电池2.0与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2.0体积利用率达75%,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量产能量密度300Wh/kg,支持10分钟快充。


2.光伏技术融合升级


效率与标准双突破:TOPCon量产效率26%,BC技术户用发电增益9.5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推动分布式装机年均增25%,港口岸电太阳能供能占比升至40%。


智能化消纳方案:新型储能配套率提升至73%,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资源规模达1.2亿千瓦,缓解弃光限电问题。


(二)供应链与市场变化


1.光伏产业链价格承压


上游降价明显:6月N型硅料价格环比跌8.3%至3.44万元/吨,硅片排产下降3%,组件产出降9%至53GW;光伏EVA胶膜价格跌至9400-9750元/吨。


装机量激增后回调: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2.92GW(同比+388%),政策节点前抢装透支需求,6月转向海外市场(电池片出口同比+94.9%)。


2.锂价下行利好电池成本


碳酸锂价格跌至12万元/吨(2025年累计跌40%),降低电池制造成本。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3)(1)(2)(2)(1).jpg


(三)企业战略与国际布局


1.产能全球化加速


比亚迪:巴西工厂投产辐射南美市场,6月新能源出口8.6万辆(占中国总量43%),插混车型在东南亚需求旺盛。


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量产4680电池版Model Y(续航+15%),墨西哥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200万辆。


2.技术合作与模式创新


大众与小鹏:合作开发2款纯电车型(2026年上市),奥迪提前3年停售燃油车。


充电桩智能化:华为液冷超充采用氮化镓半导体,枪线重量减半;上海试点V2G技术支持峰谷套利。


(四)投资与风险提示


1.新兴技术应用拓展


数据中心HVDC(高压直流)成为下一代主流供电方案,禾望电气、盛弘股份等企业布局AI数据中心电源系统。


风电招标景气度攀升:全国已核准待招标海风项目超25GW,2025年或成“招标大年”。


2.行业风险预警


政策合规成本上升:动力电池14%技术滞后企业面临2027年退市风险,充电桩CCC认证将淘汰超10万家企业。


国际贸易波动:美国对华芯片管制升级,欧盟通过《2035燃油车禁售修正案》允许合成燃料车辆销售,印度拟对进口电动车零部件加征10%关税。


* 2025年6月,新能源行业在政策合规压力下加速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AI质检),同时通过产能出海(比亚迪占出口43%)和本地化生产(长城CKD出口占比34.2%)应对贸易壁垒61.短期阵痛(中小厂商退场、产业链价格承压)与长期升级(成本下降、标准统一)并存,企业需在安全性能(如电池新国标)、智能监管(如充电桩物联网)、场景融合(光伏+氢能)三层面构建竞争力。




三、资本市场洞察


(一)IPO与融资动态:氢能锂电引领上市热潮


1.氢能企业扎堆冲刺资本市场


科创板政策松绑: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将氢能等前沿科技企业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融资。


● 典型案例:


○ 东岳未来氢能:科创板IPO于6月27日获受理,拟募资24.46亿元,其质子交换膜产能占全国60%,为国内最大氢燃料电池膜供应商。


○ 鸿基创能:全球膜电极市占率23%(中国46%),6月27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投前估值超41亿元。


○ 国氢科技:中国估值最高氢能企业(B轮估值130亿元),2月启动IPO招标,计划年内登陆科创板。


2.锂电产业链第二波IPO潮


● 港股成全球化跳板:


○ 亿纬锂能:6月30日递交港交所申请,拟募资支持匈牙利30GWh大圆柱电池项目(2027年投产)及马来西亚86.54亿元储能基地建设。


○ 欣旺达:7月1日公告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2024年储能装机量8.88GWh(同比翻倍)。


●  A股聚焦技术细分领域:


○ 高特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6月23日),拟募资8.5亿元加码储能BMS系统,2024年营收9.19亿元(复合增长率63.31%)。


○ 麦田能源:第三次冲刺创业板(6月26日受理),募资16.6亿元扩产智慧储能设备,2024年净利润2.67亿元(+80%)。


3.风电材料企业上市突破


道生天合:6月13日通过上交所主板审核,募资6.94亿元投向新能源胶粘剂项目。其风电环氧树脂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14.31万吨),覆盖147米超长叶片技术。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3)(1)(2)(2).jpg


(二)二级市场:ETF资金流入与车企分化


1.新能源主题ETF资金动向


新能车ETF(515700):近两周份额增长500万份,规模22.17亿元居行业第一,融资余额突破5100万元。


光伏ETF(516180):受“反内卷”政策预期推动,单周上涨0.38%,头部企业呼吁退出低价竞争。


2.新能源车企市值驱动因素


● 销量分化显著:


○ 零跑汽车6月交付48.006辆(同比+138.6%),居新势力榜首;


○ 小鹏上半年交付19.7万辆,超2024年全年总量;


○ 比亚迪6月交付38.3万辆,龙头地位稳固。


出海贡献增量:比亚迪6月出口8.6万辆,占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总量43%48.


(三)绿色金融创新:REITs与ABS激活存量资产


1.全国首单风电持有型ABS发行


远景能源ABS:6月17日于上交所发行,规模2.85亿元,底层资产为河北魏县100MW风电场(年减排CO₂ 15万吨)。创新采用“浮动收益分红”模式,不设预期收益率,引入险资、银行理财等多元投资者。


意义:破解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低”痛点,为权益型绿色证券化产品提供范本。


2.股权投资基金聚焦产业链


陕西AIC基金落地:6月30日西安设立全省首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AIC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重点支持成长期企业。


投资逻辑:央地协同(五大行AIC+省市级引导基金),强化区域产业竞争力。


(四)风险提示与投资策略


1.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风险


光伏产业链:硅料价格环比跌8.3%至3.44万元/吨,组件排产下降9%,警惕低价竞争导致盈利承压。


欧洲电池困局:Northvolt申请破产保护,欧洲11家电池厂项目推迟/取消,本土化产能建设滞后(审批周期达4年)。


2.战略布局建议


关注技术突围:固态电池(国轩高科350Wh/kg产线)、磷酸铁锂储能(亿纬马来西亚项目);


配置防御性资产:电力运营商(火电转型绿电)、特高压设备商(藏粤直流、蒙西-京津冀工程获批)。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3)(1)(2)(2)(2) (1).jpg


企业管理诊断

400-990-1998

相关案例

全部案例 >

专题研究

全部内容 >

皇冠官方app平台

添加专属客服
一对一为您解答

皇冠官方app平台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资讯

获取更多信息请拨打

400-990-1998

助力中国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健康发展

为您提供更具前瞻性、创造性和易实施的整体解决方案

欢迎留言,睿信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