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卫企业而言,2022年是机遇与挑战交织的一年:一方面环卫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大型环卫项目接连释放,总投资额破千亿,亿级项目285个,10亿级项目2个;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反复影响,环卫板块出现较大跌幅,部分头部企业营收利润缩水严重。
目前地方国有企业依然占据霸主地位,订单获取近8成。物业巨头虎视眈眈,纷纷试水跨界。国家政策推动环卫下乡,农村环卫市场蕴含巨大潜力。资本布局无人环卫,推动行业智慧化发展。
2022年的中国环卫行业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找准生态位,打造新兴增长极是每一家环卫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本报告,睿信咨询希望能帮助您拨开重重迷雾,洞察行业未来。
Ⅰ 2022年度环卫行业重点政策回顾
Ⅱ 2022年度环卫行业重点市场动态
Ⅲ 2022年度环卫行业重点企业竞争态势
Ⅳ 2022年度环卫行业资本市场热点洞察
Ⅴ 2022年度环卫行业投融资环境概要
Ⅵ 环卫行业发展趋势和展望从国家级环卫政策来看,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将成为我国环卫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家部门发布了26个涉环卫领域的政策标准,均提到了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县域、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在贷款期限、利率定价等方面支持本地企业优先承接县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开拓创新,加大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在不便于集中收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的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完善日常巡检机制,严厉查处在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黑臭水体沿岸随意倾倒、填埋垃圾行为。到2025年,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健全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开展老旧破损和易造成积水内涝问题的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配备满足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压缩式的收运车辆,改造垃圾房和转运站,建设与清运量相适应的垃圾焚烧设施,做好全流程恶臭防治。合理布局危险废弃物收集和集中利用处置设施。健全县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研发干旱、寒冷等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的通知确定了到2025年的工作目标,明确了统筹谋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推动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善收运处置体系、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等重点任务。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县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明确重点支持内容包括,(一)支持县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二)支持县域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三)支持行业或区域统筹整合工程建设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到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倡导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消防救援,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环渤海地区环卫政策涉及范围广泛,涵盖清扫保洁、水域保洁、垃圾处理、绿化养护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为当地环境卫生工作提供了政策引领和行动指南。水域保洁是这一地区的工作重点之一,北京、辽宁等省份均出台了相应政策推进再生水的配给以及水污染治理,要求持续加大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和处理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天津则聚焦于海上环卫,出台了《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求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现状调查及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海洋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研究。完善“海上环卫”机制,强化临海岸线、岸滩及海漂垃圾的治理,提升海漂垃圾预测打捞能力。此外,环渤海地区将全力加强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能力和设施规模的结构调整,各省均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垃圾分类工作。3月12日,《2022年河北省乡村生态振兴千村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发布,要求推动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建设规范的垃圾存放场所,完善日常巡检机制,杜绝垃圾乱堆乱放。4月20日,山东发布《关于贯彻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要求于2022年5月底前,各设区市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其相关职责。同时,各省份对环卫车辆设备的新能源使用率非常重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均提出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要求提升环卫作业中新能源设备的占比,以及完善充电桩等配套保障设施的建设。● 2022年,长三角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环卫作业中的薄弱环节,依据各省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法规。上海于2022年陆续推出多条环卫政策,分别涉及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环卫保洁等,其中涉及最多的是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和焚烧。在《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上海市明确提出要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浙江省在巩固原有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引入“垃圾分类”数字化平台的方案,要求大、中型中转站和有条件的小型中转站设置数字化监管系统,并将具体实施办法写入《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技术导则》。江苏省将2022年环卫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推出《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要求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11月15日,江苏省再次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路域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全面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珠三角地区对环卫新能源车辆的更换执行力强,速度快。2022年,广东省推出了《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城市新增、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车,各地市新增或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轻型邮政快递、轻型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以上。这一方案的推行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环卫领域的应用。除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环卫作业设备中的占比之外,广东省也注重提升新能源汽车配套保障设施的建设。3月,广东省推出《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出台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码头、公交站场等加快建设充电站、加氢站,新增建设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除加强新能源汽车在环卫领域的应用外,广东省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清扫保洁、垃圾处置,提高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广东省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需显著提升,短板弱项基本补齐,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据统计,2022年开标的亿级环卫服务项目共285个,包含516个标段,涉及29个省份,总投资额达1281.41.22亿元。从地区来说,华北地区释放372.87亿元市场,总投资额占比超29%,其中河北省33个环卫服务项目市场份额近200亿元。10亿+环卫项目有21个,总投资额超537亿元,主要集中在环卫特许经营、城市管家等,国资控股企业斩获近八成。2022年1-12月,环卫市场共计释放285个环卫服务项目,除港澳台、西藏、青海外,其余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现亿级项目,市场集中度不高。
其中以河北、广东两地为首,市场氛围较为活跃。数量上,广东省成交38个亿级项目,河北省成交33个亿级项目居前两位;金额上,河北省以198.52亿元位居第一,广东省以173.31亿元居第二。
图表制作 | 睿信咨询研究院从地理分区来看,华北地区释放372.87亿元市场,总投资额占比超29%;华东地区释放299.41亿元,占比23%紧随其后;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释放207.12亿元和206.54亿元,总投资占比均为16%。
3.服务年限平均3-5年,环卫项目运作模式逐步一体化环卫服务项目运营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和PPP等为主。特许经营项目共有40个,占总项目数的14%,特许经营项目多被行业知名企业、当地国资企业或龙头企业拿下。服务年限一般取决于项目运营模式,单项目承包模式在3-5年间,在2022年落地的285个项目516个标段中约有380个标段合同期限仍为3年或以下,占总项目数的73%。特许经营项目合同期限更长,在15-30年间。
环卫服务由初期的碎片化、低端化逐步过渡到一体化、机械化、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在2022年落地的285个项目中,122个项目采取一体化形式释放,211个项目整体打包未拆分,占总项目数的74%。1.环卫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突破,特许经营、PPP等市场化模式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持续增长,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各类垃圾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城市环卫设施,但原有的管理和投融资体系已不能满足要求,环卫领域迫切需要打破已有体制,引入社会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行环卫市场化、创新投融资模式、盘活环卫存量资产、充分吸纳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并按照绩效考核和服务效果付费,是有效解决环卫一体化项目缺乏建设资金和管理效率低等现实问题的一种合理途径。2022年,环卫项目产业特许经营项目共有40个,占总项目数的14%,特许经营项目多被行业知名企业、当地国资企业或龙头企业拿下。服务年限一般取决于项目运营模式,单项目承包模式在3-5年间,在2022年落地的285个项目516个标段中约有380个标段合同期限仍为3年或以下,占总项目数的73%。特许经营项目合同期限更长,在15-30年间。环卫业务环节的一体化指的是服务内容的增加以及产业上下游链条的多维度整合。具体来说,即环卫项目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将清扫、保洁、中转、收运、处理进行一体化打包,同时涉及垃圾分类、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绿化养护、市政管养等内容,随着未来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会不断纳入新的服务项目。环卫一体化模式有利于企业有效形成规模效应,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能够降低作业整合处理成本,符合行业向上下游整合的发展趋势。对于政府而言也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提高监督效率。因此相对以往单项目模式,这种一体化的项目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2022年落地的285个项目中,122个项目采取一体化形式释放,211个项目整体打包未拆分,占总项目数的74%。3.全国环卫服务市场大标频现,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凸显特许经营机制下的环卫服务作为城市固废处理的入口环节,引发了众多行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加之项目单体规模小、准入门槛低,竞争明显加剧。竞争企业主要包括了原有的环卫企业、向上游拓展的固废龙头、向下游拓展的设备企业和地方国资企业。在2022年落地的285个亿级环卫项目516个标段中,盈峰环境子公司中联环境拿标最多,总拿下22个项目,其中包括12个整包和10个标段。其次为侨银股份,共拿下18个项目,包括11个整包和7个标段。康洁拿下13个项目,其中包括8个标段。福龙马拿下8个项目,其中包括6个整包和2个标段。2022年开标的10亿+环卫服务项目有21个,涉及广东、河北、新疆、安徽、浙江等12个省份,总投资额达537.66亿元。环卫大项目已然毫无悬念地成为地方国企的“囊中之物”,斩获近八成,拿下3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次出现大量地方国资平台成立并取得环保大项目,随后又将其分包给民企的现象,河北霸州项目、沧州项目如此,天津北辰项目亦是如此,民营企业的客户正在从“政府客户”逐渐变成“国企客户”。在2022年全国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的背景下,环卫板块收到了较大冲击,AMAC公共指数从2021年12月31日的1863下降至2022年12月30日的1433,跌幅达-23.07%,基本与沪深300指数跌幅持平。这主要是由于环卫作业需要与生产生活垃圾发生较多接触,具备较高的感染风险,此外,疫情管控措施也增加了环卫企业运营的难度,推高了运营成本。行业头部企业表现较为分化,半数企业Q3营收同比出现了下滑,7成企业Q3净利润出现下滑,最严重的中国天楹营收净利润均下滑7成,其余衰退企业也出现了10%到30%的业绩下滑,但增长企业中则出现了10%到20%的增长,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无人环卫走向商业落地,相关企业收到资本热捧
环卫行业经历从人力到机械,在数字化浪潮中,也开始向智能方向发展。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的道路清扫面积逐年增加。据环境司南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道路清扫运营及垃圾清运服务的规模,将分别达到2748亿元和543亿元,总计3291亿元。
而这部分便是自动驾驶在环卫领域的潜在市场空间。此外,由于相比开场场景下高速自动驾驶的遥不可及、难落地,低速特定场景对于VC和创企来说,更像是在技术不够成熟、且有较大限制下,能实现商业闭环的赛道选择,无人环卫解决方案收到资本热捧,主要玩家们纷纷在2022年获得融资,在商业化上一较高下。
首先,第一梯队,酷哇机器人已在全国超10个城市有数十个项目进行落地,共计投放几百辆自动驾驶清扫车,今年新增订单超5亿元后,完成了亚投资本独家投资的D1轮融资;仙途智能也在2022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在今年9月发布了全新的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扫地机V3。
于2018年便进入环卫场景的泛AI应用公司深兰科技,已完成了六七款清扫车的研发和批量生产,譬如18吨、9吨、5吨的“熊猫环卫车”,还有车长三米五的铰接式“熊猫扫路王”,3米的“大犀牛,”以及一米七的“小犀牛”。据天眼查显示,其于2022年完成由淇水资产、天润资本投资的D轮融资。
作为后起之秀,2020年冲入赛道的于万智驾和龙马环卫战略合作并在厦门进行无人环卫试运营,也在2022年获得奋信投资的新一轮股权融资。
2021年开始布局环卫场景的底盘供应商易咖智车更是2022年完成3轮融资,将以核心零件自研来迎接市场小规模爆发前的产能准备。据悉,其按照L4级方案正向开发的清扫车底盘,以全线控通用移动平台加定制化的可控可调节清扫单元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自动化清扫要求,目前已和多家国内外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达成了深度合作。
此外,高速开放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也在降维涌入。在2022年连续获得股权和战略融资的文远知行,估值已超44亿美元,今年9月其全无人驾驶环卫车队也正式投入运营。
1.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政策,农村环卫市场增长迅速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服务市场已经成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已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服务已逐步成为各地政府的采购刚需。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随着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并逐渐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巨大,这也为环境卫生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随着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环卫一体化已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环卫一体化通常可分为横向一体化及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环卫作业区域及作业内容的一体化,单一环卫项目的作业区域逐步从早期的一个街道、片区逐步扩大到一个区县乃至整个城市,与此同时,行业企业积极探索环卫一体化衍生业务,已从道路清扫、水面保洁逐步拓展到包括绿化养护、厕所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等在内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管家式一体化综合服务;纵向一体化是指环卫业务环节的一体化,通过向环卫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提供包括前端装备制造、中端环卫服务及末端处理的一体化服务,从而降低了作业整合处理成本。环卫一体化模式有利于环卫企业形成规模效应,符合行业向多维度整合的发展趋势,对于政府而言也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提高监管效率。未来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不断推进,环卫一体化服务将持续多维度扩容,也为环卫管理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空间。随着《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等特许经营权鼓励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环境卫生管理市场逐渐由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包括PPP模式在内的特许经营权模式、传统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特许经营权模式合作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运营期结束需进行资产移交;传统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合作期限一般在1-3年,通常不涉及资产移交。环境卫生管理多元化业务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为业主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促进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一线保洁员工众多且分散,日常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制定适宜的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服务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车辆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环卫基础设施遍布道路、社区、农村等场所,维护管理范围较大。同时,受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环卫服务管理模式由片区化作业逐步演变为整县推进、全局治理的城乡一体化环卫运营服务模式,需要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高效运营。行业内企业均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环卫资源、优化作业路线、提高监督考核效力等问题,为实现人力作业和机械作业的协同配合,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建立智慧管理体系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智慧环卫利用环卫云平台对环卫运营全过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实时质量监督,可以实现及时分配任务,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而提高环卫服务的作业质量和运营效率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智慧环卫将环卫管理服务由“机械化”逐步升级为“智慧化”,使得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更加专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