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的重要性与战略地位
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在资本、人才等方面实力强,而民企在体制机制上更为灵活。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产业效率,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合作模式与实践案例
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模式多样,包括供应链合作、产业链合作和协同创新等。例如,中国移动协同上游芯片、器件、基础软件等厂家,通过深度联合研发、对外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有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再如,中国中车集团在“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过程中,积极组织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资源,开展联合攻关。
三、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日渐清晰。国家层面,加快出台《关于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做出全面性、系统性、专门性的顶层设计。
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国企与民企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央企业开展共链行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带动超过5700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中央企业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户企业中,96%是民营中小企业。
五、科技创新合作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还存在着多层次认知障碍、制度体系仍待优化、协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协作共进的原则,强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理念,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基本共识。
七、促进国企民企高质量协同发展
推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实现形式包括项目协同、股权合作等方式,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产业协作和优势互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通过产业联盟、产业共建、业务合作等方式实现双方资源整合和价值共创共享。
总结而言,在“十五五规划”中,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多种方式,国企与民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00-990-1998















400-990-1998



皇冠官方app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