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全球液冷系统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规模已达数十亿美元级别。 据2025年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液冷系统市场规模约为65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增至130亿美元,2025~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约7.3% 。这一增长主要受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等应用需求激增驱动,数据中心对高密度服务器的冷却需求激增,带动液冷技术快速渗透 。
另一份行业分析提到,从2024年到2025年市场将从约 59.9亿美元增至70.4亿美元,一年增长约17.5% ,反映出近期市场需求的跳跃式提升。此外,有预测称到 2029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可达约147.3亿美元,2025~2029年年均增速超过20% 。液冷市场正进入快速扩张期,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和新能源应用推动下,市场规模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为更直观地展示市场规模的演变,以下表格列出了近年全球液冷系统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可以看出,近年来液冷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两位数水平 ,呈现显著的上升态势。特别是2023-2024 年在HPC和数据中心建设热潮以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市场同比增速达15-20%以上 。展望未来十 年,在算力需求持续高涨和节能降耗趋势的共同驱动下,液冷系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到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倍增 。
二、主要应用行业结构
液冷系统作为高效散热技术,当前已经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应用。其中,数据中心/信息技术(IT&通信)领域 是液冷系统最大的应用板块,占据市场的半数以上份额 。2024年IT和通信行业(主要指数据中心和通信基础设施)产生的液冷系统相关收入约为17亿美元,约占56%的市场份额,居于主导地位 。这一领域需求量最大,原因在于云计算、大数据和AI训练等高密度计算任务对散热提出严峻挑战,液冷以远高于风冷的热传导效率有效解决了数据中心的散热瓶颈。
除数据中心外,汽车行业是液冷系统的第二大应用领域。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电子部件的散热需求激增,液冷方案愈发受到重视。液冷系统可高效控制电池组温度,提升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并延长电池寿命,这使其成为电动车热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当前汽车领域大约占据 10-15%左右的液冷市场份额(含电动车电池热管理等应用),并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而进一步提升。 此外,工业制造和能源电力等工业领域也是液冷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占据剩余市场的相当部分(与其他领域合计约占30%以上)。
工业制造领域中,大型生产装备、功率电子装置以及工业过程冷却等场景开始采用液冷 以维持设备在高负荷下的稳定运行 。例如,高功率激光设备、工业计算机及化工过程温控都逐步引入液冷方案来提高热管理效率 。在电力能源方面,液冷正用于电网换流站、大型储能电池舱等设备的温控。据报道,液冷储能温控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30年全球液冷储能设备市场规模可望达到数十亿美元级别 。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和电力可靠性的要求提高,液冷在新能源发电设备、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最后,医疗设备和科研仪器领域对液冷也有一定需求。例如医疗成像设备(MRI机、CT机)以及分析测试仪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稳定的冷却保障其精确运行 。液冷系统可保持这些高端设备的温度在安全范围,从而避免过热停机,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寿命。虽然医疗及科研领域目前占整个液冷市场比例相对不大(估计在5%左右),但随着医疗设备向高功率、高精度方向发展,液冷方案的重要性也在提高。
综合来看,不同行业对液冷系统的采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注:以上占比为根据多来源信息综合估算,数据中心/IT为最大板块,其它行业合计约占40-45%。)
可以看出,数据中心相关的IT与通信行业目前是液冷市场的绝对主力,占据超过一半份额 。汽车、电力、工 业等传统行业虽然当前占比相对次之,但增长潜力巨大,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设施领域对液冷的需求正迅 速释放,这些领域预计将在未来显著拉动液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对比
全球液冷系统市场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北美、亚太、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北美和亚太市场规模领先,欧洲次之。 2024年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 。北美地区液冷市场以美国为核心——美国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16亿美元 ,占全球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份额,体现出北美在高性能计算和先进数据中心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国聚集了众多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厂商(如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等),对液冷解决方案的投入持续加大,以提高服务器密度和能效 。此外,美国政府也积极支持新型冷却技术研发(如能源部投入4000万美元支持高效数据中心冷却项目) ,这都推动了美国液冷市场的快速发展。总体而言,美国液冷市场在全球占据领先位置,并预计以约8%的年增长率持续扩张。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单一市场,近年来液冷产业发展尤为迅猛。中国液冷市场增长率全球居前,尤其在数据中心服务器液冷方面呈爆发式增长。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大增67.0%,相比2023年实现了高速跃升 。这一增长源于中国数字化转型和“东数西算”等工程带来的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热潮,以及AI训练等应用催生的大规模算力需求。冷板式液冷方案在中国数据中心中渗透率不断提升,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展望未来,IDC预计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将以46.8%的年均增速扩张,2029年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62亿美元 。除了数据中心,中国在电动汽车液冷方面同样走在前列:全球新能源车产销量最大的中国,对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的需求量也最大,一批本土企业在电池热管理技术上取得突破。这些因素使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液冷市场之一。可以说,中国市场正从需求和供 给两端加速发力,在全球液冷产业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德国代表了欧洲液冷市场的前沿。2024年欧洲地区约占全球液冷市场25%的份额 。在欧洲内部,德国是液冷投入和应用最积极的国家之一:2024年德国在欧洲液冷相关投资额中位居首位,其次是爱尔兰、英国、法国等国 。德国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和工业企业普遍重视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液冷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势高度契合 。例如,德国许多超算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已经部署液冷来满足高密度算力需求,同时降低PUE值以响应碳中和目标 。整体来看,欧洲市场虽规模不及北美和亚太,但在政策推动(如欧盟绿色新政)和领军企业带动下增长稳健,预计2025年前后欧洲液冷市场年均增速在7%左右 。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和科技强国,将继续在液冷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上引领欧洲市场的发展。
日本是亚太液冷市场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日本拥有庞大的电子产业和严苛的能源效率要求,其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设施正积极采用液冷以降低能耗成本 。由于日本电力成本高企且空间有限,传统风冷方式难以为继,液冷方案在支持日本AI、物联网及云计算基础设施方面展现出巨大价值 。近年来日本政府和企业投入巨资建设AI超级计算中心,并推动绿色IT技术,这为液冷系统创造了新的市场契机。预计未来几年日本液冷市场将快速成长,与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一道支撑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液冷增长最快的区域。
下面的表格总结了主要国家/地区液冷市场的规模及特点对比:

(注:上表中国23.7亿美元为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用于体现中国数据中心液冷的体量 ;中国液冷市场总体 规模推测高于此值。)
从地域格局来看,北美和亚洲合计占全球市场约六至七成份额,其中北美现阶段略占优势 ;但亚洲(尤其 中国)正快速追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逼近甚至超过北美的市场规模。欧洲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 ,虽 然起步稍晚但在数据中心绿色转型的大环境下保持稳健增长。总体而言,各主要地区市场都在扩张,但增速存 在差异:北美受既有基数影响增速适中,亚太得益于新兴需求增速领先,欧洲则聚焦在高效与可持续应用上稳步推进。
四、代表性企业与领先技术路径
全球液冷系统行业参与者众多,既包括专注液冷技术的专业厂商,也有传统IT设备巨头和工业企业的加入。在 代表性企业方面,国际市场上的主要液冷厂商有:

除了上述企业,市场上还有Boyd Corporation(博伊德,美国)、Rittal(德国威图)、Iceotope(英国,浸没/喷淋冷却方案)、液点(LiquidStack)等一批创新公司,涵盖从组件(如冷板、液泵、热交换器)到整机柜解决方案的完整生态 。中国市场方面,华为(超聚变)、浪潮信息、宁畅(曙光子公司)等本土厂商也在液冷服务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国际厂商+本土厂商共同竞争的格局。
在技术路径上,目前液冷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方案:直接芯片液冷(Direct-to-Chip)和浸没式液冷 (Immersion Cooling)。直接芯片液冷通常通过冷板将冷却液引至CPU、GPU等发热芯片上带走热量,属于闭合式循环系统。这一路径技术成熟度高,已在数据中心得到较多应用。例如2024年数据中心液冷中,冷板直冷方案占据约48%的份额,属于主流技术选择 。另一方面,浸没式液冷是将整机服务器直接浸没在绝缘冷却液中散热,分为单相浸没和两相浸没两类。浸没液冷具有散热效率极高、系统简化的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前沿方向。虽然目前浸没式液冷在市场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几年将以高速率扩张 。有报告指出,在数据中心液冷市场中直接到芯片(冷板)液冷仍占主导(约六成以上份额) ,但浸没式方案的收入占比正逐年提升,成为应对超高功率密度计算的关键路径之一。
为完善散热方案,行业内还出现间接液冷等混合路径,例如机柜后门热交换(Rear-door Heat Exchanger)技术:服务器仍以空气冷却,但机柜后门配备液冷换热器吸收排出的热风。这类方案属于液体-空气混合冷却,有助于传统机房平滑过渡到液冷,但在最高功率密度场景下效率不及直接液冷方案。目前直接液冷(包括冷板液 冷和浸没液冷)被视为应对HPC、AI算力热密度挑战的长期主要方向 。各大厂商正不断优化冷板结构、 开发新型介质冷却液以及提高冷却配套部件性能,以进一步提高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例如,有厂商推 出双相浸没液冷技术,通过冷却液相变来提升传热效率;也有企业研发微通道冷板、喷淋冷却等更先进的芯片 冷却手段,代表了未来液冷技术演进的方向。
全球液冷系统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市场规模在数据中心和新能源等需求拉动下快速扩张,各主要国家和行业纷纷布局液冷技术以应对“散热瓶颈”和能源效率挑战。另一方面,液冷技术路线上 冷板直冷与浸没冷却双轨并进,不断创新。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攻关和并购合作加速完善产品线,中小企业则在 特定细分(如液冷服务器组件、特殊介质研发等)上推出新方案。可以预见,随着算力时代的来临和碳中和目 标的推进,液冷系统将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得到应用,成为支撑未来高功率电子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之一。
- 参考文献 -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400-990-1998















400-990-1998



皇冠官方app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