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文旅行业正围绕“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节点,加快构建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双重背景,行业在政策引导、消费升级与科技赋能的多轮驱动下,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引领。2025年,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机制持续完善,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推进,文旅集团正迎来以“精益化、科技化、协同化”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发展基础背景:政策、经济与市场协同驱动
1.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外需承压,内需韧性凸显
全球经济延续低水平增长态势,2025年增速预计降至 2.36%,地缘政治冲突(俄乌战事、巴以冲突)、极端天气、贸易摩擦(美欧关税战、中美摩擦)及高利率环境,共同加剧了文旅行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反观国内,经济展现强大韧性,2024 年GDP达134.9 万亿元,同比增长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近 30%;2025年一季度GDP进一步增长5.4%,增速为美国的2.8倍,为文旅消费复苏提供坚实经济基础。这种 “外冷内热” 的格局,使国内文旅市场成为集团发展的核心依托,同时也倒逼企业探索更稳健的国际化布局。
2.消费变迁:从物质消费到情绪价值消费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向服务型转型,2024年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达46.1%,较2013年提升6.36个百分点,文旅消费成为服务消费的核心增长点。消费偏好从 “炫耀式消费”“功能性消费” 转向 “情绪价值消费”,消费者愿为高品质体验、情感共鸣支付溢价——如沉浸式演出、主题民宿、研学旅行等业态,因能满足放松、社交、自我实现等情绪需求,成为市场热门。德勤《2025中国消费零售行业纵览》数据显示,“质价比” 与 “情绪溢价” 已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双重核心,推动文旅集团加速产品创新与场景升级。
3.政策利好:多维度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2025年政策端持续加码文旅行业,形成 “促消费 + 扩内需 + 强金融” 的政策矩阵。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措施,提出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创新研学旅游;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优化休假制度、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入境消费;同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广购物离境退税 “即买即退”;5月央行实施 “降准 + 降息 + 结构性工具” 组合政策,释放超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设立5000亿元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定向支持文旅领域。政策红利从需求端、供给端、资金端多管齐下,为文旅集团缓解经营压力、拓展业务边界提供有力支撑。
4.文旅市场:国内游创新高,入境游强劲复苏
国内旅游市场已全面超越疫情前水平,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人次,同比增长14.8%,旅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2025 年一季度延续增长态势,游客需求向 “深度体验”“小众目的地” 延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城市微度假等细分领域增速超 20%。入境游方面,2024 年入境游客1.32 亿人次、总花费942亿美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60.8%、77.8%,虽未完全恢复至2019年水平(2019年入境游客1.45亿人次、花费1313亿美元),但复苏势头强劲,2025 年一季度入境游客同比再增19.6%,随着国际航线恢复与入境便利化政策落地,入境游有望成为文旅集团新的增长极。

投资融资分析:理性投资与多元融资并行
1.投资端:信心回升,聚焦优质细分领域
2024 年以来,文旅集团投资信心逐步修复,投资方向从 “大规模扩张” 转向 “精益化布局”。2024Q1-2025Q1.重大文旅项目签约金额与数量稳步增长,其中2025Q1投资金额达476.41亿元,签约项目62个,重点集中于四大领域:景区升级改造(如文化遗产活化、智慧景区建设)、主题乐园(沉浸式 IP 体验项目)、品质酒店(中高端及特色民宿)、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与文旅结合项目)。
股权收购与战略投资成为行业整合的重要方式,重构市场竞争格局。2025年1-6月,祥源文旅先后收购卧龙中景信100% 股权、认购海昌海洋公园新股(持股 38.6%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 “山海联动” 文旅版图扩张;同程旅行以24.9亿元收购万达酒管100%股权,补齐高端酒店业务短板;携程控股大乐之野母公司67%股权,强化中高端民宿领域布局。这些交易表明,头部文旅集团正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优质资产,聚焦核心业务,提升市场集中度。
2.融资端:工具多元,数据资产化破局轻资产融资
文旅集团融资渠道持续拓宽,2024Q1-2025Q1债务融资金额保持稳定,2025Q1达476亿元,融资工具以中期票据为主(占比 40.58%),匹配文旅项目长周期资金需求;超短期融资券(34.78%)、短期融资券(15.94%)及私募债(8.70%)作为补充,满足企业流动性需求。融资期限结构更趋灵活,既保障长期项目资金安全,又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更具突破性的是 “文旅数据资产化” 融资模式的兴起。浙江舟山旅游集团以客流量数据集获宁波银行 2000 万元授信,平潭试验区投资促进集团凭借 “蓝眼泪” 数据资源(全网曝光超 21 亿次)获1500 万元贷款,江西大觉山旅投、兴义万峰林旅游集团等也通过景区客流数据、营销服务数据实现融资。数据资产入表打破了轻资产文旅企业 “无抵押难融资” 的困境,激活数据价值,重构 “轻资产+高价值” 的融资生态,2025 年已有6家文旅集团落地数据资产融资案例,融资总额超6500万元,预计未来将成为行业主流融资方式之一。

财务运营分析:分化中创新,科技赋能转型
1. 财务业绩:营收分化,盈利承压
2025年一季度,49家重点文旅集团财务表现呈现显著分化。营收方面,24家实现增长、25家下滑,美团以865.6亿元营收居首,中国中免(167.5 亿元)、携程(138.5 亿元)紧随其后;增速方面,三湘印象、锋尚文化、天府文旅同比增幅超100%,主要受益于文化演艺、文旅综合体项目爆发;但也有企业受项目周期、市场竞争影响,营收同比下滑超 40%。
盈利端压力更为明显,49家集团中27家盈利、21家亏损,亏损占比 43%;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的仅8家,美团(100.6 亿元)、中国中免(42.77 亿元)盈利规模领先;28 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部分中小型集团因资产负债率高、运营成本高,亏损幅度扩大。资产负债率均值为 48%,整体风险可控,但岭南股份、西安旅游、棕榈股份等企业负债率超 90%,财务风险突出,需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缓解压力。
2.运营创新:AI 全面渗透,重塑文旅体验
科技成为文旅运营的核心驱动力,AI技术从 “工具应用” 向 “生态构建” 升级。泰山文旅集团联合研发AI登山助力机器人,使登山者体力消耗降低超30%,突破山岳旅游体验瓶颈;湖北文旅集团 “AI 游湖北” 板块、黄山旅游集团 AI 旅行助手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智能行程规划、场景化伴游服务;复星旅文在三亚推进全球首个AI度假区 “超级地中海”,引入AI数字人管家、飞行接驳汽车、全屋AI控制系统,打造无接触智能度假生态;飞猪 “AI 行程助手”、同程旅行 “程心 AI” 升级版实现 “需求响应 - 行程规划 - 产品预订” 全闭环,美团推出酒店商家端 AI工具 “美团既白”,助力中小酒店提质增效。AI技术的全面应用,推动文旅运营从 “人力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提升服务效率与游客体验。
3.战略合作:跨界融合,拓展业务边界
2025年1-5 月,文旅集团战略合作频次显著提升,聚焦政企协作、科技融合、金融赋能、国际联动四大方向。政企合作方面,华侨城旅发与祁门县合作景区运营、重庆文旅集团与万州区共建三峡游轮中心,依托地方资源实现精准布局;科技融合方面,桂林旅游与北投低空探索低空经济、祥源文旅与小鹏汇天推进 “低空 + 文旅”,催生新业态;金融赋能方面,山东文旅景区集团与中信银行合作专项债、山东中铁文旅与渤海银行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拓宽资金渠道;国际合作方面,凯撒旅业与华盛顿特区旅游局、众信旅游与法国庞洛游轮合作,推动入境游与出境游双向发展。战略合作打破产业边界,为文旅集团注入新动能,2025年一季度合作项目带动相关企业营收平均增长12%。
4.品牌传播:头部引领,指数稳步上升
2024-2025 年,文旅集团品牌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TOP100 集团品牌指数均值从2024年初的117.49升至2025年5月的166.87.头部效应显著。携程(542.03)、曲江文旅(555.5)、同程旅行(498.92)位列总榜前三,中国中免、华侨城集团等央企品牌力突出。品牌传播从 “广告投放” 转向 “内容营销”,通过短视频、直播、文旅IP事件(如 “淄博烧烤”“贵州村超”)提升曝光度,2025年一季度头部集团全网曝光量平均增长45%,品牌影响力与用户粘性同步提升。
未来趋势展望:精益化、科技化、协同化成主流
1.行业趋势:中国文旅引领全球增长
全球旅游业将延续复苏态势,预计2025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50.81亿人次(较 2019 年增长 4%),总收入6.61万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3%)。中国文旅市场将成为全球增长核心引擎,WTTC预测,2025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将达13.7万亿元,较疫情前增长10.3%,国内游的深度化、入境游的规模化、出境游的常态化,将推动中国从 “旅游大国” 向 “旅游强国” 转型,文旅集团的国际化布局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2.投资趋势:精益化替代规模化
文旅投资逻辑将从 “大规模、大项目” 转向 “小型化、精品化、精细化”。小型化方面,“小而美” 的乡村民宿、城市微度假项目因资金沉淀少、市场响应快,成为投资热点;格局均衡化方面,随着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下沉市场旅游投资增速预计超25%,乡村文旅、县域旅游项目将成新增长点;精细化方面,投资将更注重市场调研与需求匹配,科技应用(如AI、大数据)与文化IP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提升项目收益的关键,预计2025-2030年,精益化投资项目的平均回报率将比传统项目高8-10个百分点。
3.融资趋势:政策宽松与监管规范并行
融资环境将呈现 “三化” 特征:政策宽松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向文旅项目倾斜,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供给丰富化,债券、ABS、公募REITs、PPP 等工具进一步多元化,地方特色融资产品(如黑龙江 “冰雪产业贷”、民宿专项贷)不断涌现;监管规范化,专项债资金使用监管强化,项目收支平衡要求严格,“负面清单” 管理将防范融资风险。文旅数据资产融资、绿色金融产品将成为创新重点,助力轻资产企业与低碳项目解决资金难题。
4.运营趋势:科技与体验双轮驱动
运营模式将向 “五维升级” 转型:科技赋能从工具升级到生态构建,AI服务闭环、元宇宙场景、智能运营系统成为标配;品牌输出从IP孵化到全球化,文旅IP矩阵(影视、文创、演艺)构建与轻资产出海(如华强方特、海昌海洋公园国际化)同步推进;跨界融合从产业叠加到基因重组,“文旅 + 低空”“文旅 + 养老”“文旅 + 教育” 等新业态打破行业边界;绿色增长从概念到价值闭环,零碳景区、绿色饭店认证与ESG实践成为企业标配;体验重构从单点布置到系统设计,“情绪旅游” 场景设计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捕捉游客情绪、营造氛围、创新业态,构建情感共鸣。
5.竞争趋势:国企与民企协同共生
市场竞争格局将从 “二元对立” 转向 “协同共生”。地方国有文旅企业占比达 74.5%,主导资源与政策高地,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性任务;大型央企(1.7%)与省市级文旅集团(6.6%)加速资产整合,推进市场化改革;民营企业(合计17.2%)聚焦细分领域,在中高端民宿、文化演艺、科技文旅等领域展现创新活力。未来,“国资保底线、民企促活力” 的协同模式将进一步深化,国企通过资源输出、民企通过创新赋能,共同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国文旅集团正处于 “转型阵痛” 与 “机遇迸发” 的关键节点,政策、经济、科技的多重驱动下,行业将逐步摆脱规模依赖,向精益化、科技化、协同化转型。文旅集团需把握消费变迁趋势,聚焦核心业务,创新投资融资模式,以科技赋能运营,方能在行业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增长,为中国文旅产业的全球引领贡献力量。
400-990-1998















400-990-1998



皇冠官方app平台